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共富主体典型案例遴选推介

强龙头、补链条

兴业态、树品牌

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富民增收效果显著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近年来,各地围绕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积极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了一批技术模式好、经营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稻渔综合种养经营主体,形成了联农带农的好经验好做法。

为用好案例活教材,进一步提升稻渔综合种养富民增收效果,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决定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共富主体典型案例遴选推介,拟用3年时间遴选推介100个典型案例,同时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典型培树和宣传推介。2025年拟开展第一批典型案例遴选推介,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遴选对象近3年来,各类涉农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依法登记的经营主体通过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生产,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形成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二、遴选标准典型案例应符合以下4方面条件。◆(一)生产管理规范经营主体须经市场主体登记,有营业执照,耕地流转年限5年以上,种养生产符合GB/T 43508-2023《稻渔综合种养通用技术要求》有关要求。合法经营,规范运营,近3年内无重大安全生产或食品质量安全事故。◆(二)示范引领性强技术模式先进,良种良法良机配套、农艺渔艺融合,积极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等,实行标准化生产。依托种养生产,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创意农业、品牌农业等,促进稻渔产业提档升级效果显著。◆(三)经济效益显著依托生态种养优势,实施标准化生产和科学管理,增加资源利用效率和单位面积产出,实现生产环节降本增效。具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熟悉水产品和稻米市场,能结合自身实际灵活运用各类现代营销手段,主营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形成经济可持续的经营模式。◆(四)带动作用明显经营主体通过统一服务带动农户标准化经营、吸纳小农户以资金或土地经营权等入股共享发展成果、业态创新带动农户围绕产业链条延伸配套服务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或促进村集体增收上发挥积极作用。

三、遴选程序◆(一)组织推荐。2025年3月—4月,各单位组织开展本地区典型案例征集、筛选和审核把关,确保案例内容真实性和文稿质量,择优推荐,推荐数量不超过3个。◆(二)专家遴选。2025年4月—5月,在各单位推荐材料基础上,我站将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遴选,必要时请各推荐单位协助提供其他材料。◆(三)发布推介。遴选结果将公开发文,在稻渔综合种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上进行推介(典型案例的经营主体需参加2025稻渔综合种养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会,相关事宜另行通知),在中国水产等媒体上开展系列宣传,并择优向中央媒体和有关部门推荐。

四、材料报送请各单位于2025年4月10日前以正式发函形式报送推荐汇总表和案例材料,扫描后将电子版发送至zzcyfzc@126.com。案例材料需按照提纲要求撰写。每个案例提供3-5幅用于辅助说明的高清图片或视频,图片单独作为一个文件,要求清晰自然、颜色鲜亮,不出现曝光过度或不足等现象,分辨率600万像素以上,大小不低于2M;视频要求清晰流畅,时长不超过5分钟。

五、联系方式联系人: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产业发展处 党子乔 冯天娇电话:010-59195173,010-59195486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中国水产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