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穴:着力打造“政银企保村”联农带农铸基工程

目前,生猪行业依然存在动物疫情防控难、环保约束要素多、市场波动风险大等问题,加之养殖用地矛盾突出,现代化养殖投入成本较高,导致中小规模养殖场生存压力较大及发展积极性不高。

在此形势下,武穴市以保障养户利益为抓手,将合作共赢理念创造性转化为具体实践,着力打造“政银企保村”联农带农铸基工程,具体由政府国有农业平台公司主导,龙头企业、银行、保险、村级集体共同参与,合作共建生猪养殖基地,实现联农带农一体发展,为生猪产业链保驾护航。

据调研,工程建设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和村级集体的产业项目资金,养殖基地建成后统一交由龙头企业管理运营,国有农业平台公司和合作村享受固定收益,每个猪场投资800万元左右,每年享受投资额10%租金收益80万元,合作村留取固定收益外,其余部分偿还银行贷款。

该工程创新点主要有三

01 聚焦引领带动,培强产业链主龙头

出台《武穴市支持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每年统筹资金1000万元,重点支持流通、屠宰两大关键环节,以真金白银的奖补为企业送去“及时雨”。

02 聚焦互利共赢,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养殖基地建成后,由襄大农牧承租,一个租期不低于6年,保持租赁关系稳定性,年租金按投资额的10%支付;

建立保值增值机制,按“逐月还息、分期还本”模式运转,提取收益额的30%作为股东现金分红,其余资金全部用于还本付息,保障资金链良性循环,村平现金及资产收益5万元以上;

建立联农带农机制,生猪养殖项目建成投产,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吸纳村民就近就业,促进农民“务工增收”。

03 聚焦要素保障,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国有农业平台公司联合村集体组建“强村养殖公司”,申报涉农主体融资“白名单”企业,向武穴市农商行申请贷款,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托底;整合13个村的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780万元,全额投入铸基工程;

每建设1个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给予50万元奖励。同时,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班牵头抓总,资规局做好项目用地保障服务,镇和村级组织协调土地流转。

截至目前,武穴市已建成养猪基地3个,在建2个,协议建设6个,将联结带动80个村,下一步计划到2025年底建成12个万头育肥猪场,年新增生猪出栏12万头。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