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枝江市聚焦渔业尾水治理难题,通过向上争资引项、强化监管引导、创新生态模式,走出一条渔业绿色发展新路径。
高位谋划争项目,筑牢尾水治理根基
积极争取政策资金支持,打造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标杆。
2022年,成功申报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6025万元,专项用于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及尾水治理。截至2024年底,马家店片区、董市片区等4个项目区已全部完工,累计治理面积达21961亩。
此外,整合省、市级专项资金,针对重点流域开展集中整治约4000亩。治理后,有效助力农业增产,带动农户增收,实现水环境改善与农业生产提质双赢。
监管引导双驱动,构建多元共治体系
创新“市场主体示范+智能监管覆盖”机制,培育渔丫头合作社、一尘水产、康益水产等一批典型示范主体,全市推广新型养殖模式416套,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规模达9.18万立方米。
建成枝江市智慧渔业管理平台,将121家水产经营主体纳入数字化监管,实时监测水质pH值、氨氮等关键指标,累计完成尾水治理面积超6000 亩。
创新模式破难题,探索生态修复路径
立足本地实际,创新生态治理模式,打造流域修复示范样板。
在陶家湖流域试点建设“人工湿地+生态塘+生态沟渠”复合净化系统,种植美人蕉、苦草等20余种水生植物,实现总磷削减62.5%、亚硝酸盐降低41.2%、溶解氧提升40%,每亩氨氮排放量减少60g、亚硝酸盐减少 420g。
在问安镇、七星台镇推广“稻鱼”“稻鳅”“稻鳖”等综合种养模式,将渔业养殖与水稻种植有机结合。该模式以低成本、高效能优势,为同类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治理方案。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