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京郊蔬菜有“机”可乘!

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精准指引下,生菜起垄和移栽等装备如同训练有素的战士般整齐划一地完成作业;胡萝卜播种机“一机多能”,实现旋耕、起垄、施肥、播种“全包揽”……5月20日,在通州区于家务乡举行的北京市露地蔬菜全程机械化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现场,30余种现代化露地蔬菜装备集中亮相,标志着北京市蔬菜生产正加速向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主办,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联合通州区农业农村局承办,聚集了国内外20余家农机装备头部企业,集中展示30余种蔬菜专用农机装备。活动以“田间实景教学”模式,让150余名新农人、农机推广人员及产销企业代表通过沉浸式体验,掌握从耕整地到采收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

亮点纷呈:黑科技破解人工种植难题

30余台套国内领先装备在活动现场集中展示,按种植环节为蔬菜种植主体提供“菜单式”选择。在生菜耕种环节,搭载北斗辅助驾驶系统的起垄、轻简移栽和拱棚搭建装备集成配套,一揽子解决早春提早种植需求,生产效率提升3倍以上,秧苗成活率达98%以上。“过去弯腰干一天栽不完1亩地,现在每天最少完成3亩。”昌平区种植户夏东的感慨,道出了机械化带来的颠覆性变革。

胡萝卜种植区,一台复式作业装备大展身手:一次进地即可完成旋耕、施肥、起垄、铺滴灌带和精量气吸播种等多项作业。这种“一机多能”设计不仅减少机械进地次数,精量播种技术更使种子利用率提升40%,预计胡萝卜亩产可增加15%。北京市农业机械试验鉴定推广站负责人介绍,通过设备测评将作业参数量化公开,“让农民明明白白选机用机”。

模式创新:全链条解决方案落地生根

活动现场构建“装备-生产-经营”三位一体技术解决方案:农机企业开展实操教学,技术专家定制技术方案,种植大户分享切身感受。以北京中农绿通公司500亩基地为例,从育苗移栽到智能采运已基本实现“机器换人”,先后配置旋耕机、撒肥机、起垄覆膜一体机、自走式移栽机、智能除草机、自走式蔬菜采收传送带等全程机械装备,亩均产量达3吨以上,亩产值达4000—7000元。“机械化不仅省人力,更让蔬菜规格统一,直接对接高端商超供应链。”企业负责人的分享引发强烈共鸣。

目前,北京市多个农业生产基地正加速机械化转型升级:大兴区礼贤镇万丰大地探索胡萝卜种植、平谷区马坊镇德宝惠民推进西蓝花生产、延庆区永宁镇孔化营村优化生菜种植,通过示范应用有效降低人力依赖,提升生产效能。

区域协同:京津冀共绘智慧农业蓝图

京津冀三地农机推广部门同期举办蔬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交流研讨会,围绕模式共研、场景共建、成果共享、技术共推展开深入研讨,协同提升三地露地蔬菜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这场充满泥土芬芳的“科技盛宴”,正悄然重塑传统蔬菜耕作方式。随着全程机械化技术加速普及,京郊田野上,一幅“机器轰鸣替代弯腰挥锄”的现代农业新图景已徐徐展开。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中国农机化导报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