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宜昌市水产站积极加强水产技术指导,统筹渔业防汛抗旱,全力奋战“三夏”生产。
创新生产模式,推进渔业增效增收
01
以稻虾共作稳粮增收,宜昌虾友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创新开展油菜-小龙虾共作养殖模式以及稻虾田受纳处理池塘养殖尾水试验,实现小龙虾出笼率及品质提升,小龙虾色泽鲜艳、出肉率高,大规格虾占比可达70%,并兼顾尾水处理的生态效益。同时,枝江、宜都、夷陵等地推广稻虾共作模式共5.6万亩。5月以来,全市小龙虾平均日销可达2万斤。
02
以轮捕轮放优化结构,枝江市花果香家庭农场创新开展“陆基-圈养-池塘”三级养殖,目前已完成加州鲈一期生产上市,5月投放新一批鲈鱼苗种,实现加州鲈“一年两季”高效生产。
抓牢安全生产,做好防病防灾工作
持续加强“三夏”生产预报预警服务,及时关注气象最新动态,制定防旱防灾生产技术指引、区域水生动物病害预测预报,通过局网站、微信群等进行广泛宣传。
深入全市渔业主产区,先后赴枝江一尘水产、当阳清泉合作社、长阳山前水产、宜都华丰生态等水产基地,指导做好夏季高温抗旱、汛期安全生产、病害防控、生产管理等工作,服务30余人次。
指导枝江市水产服务中心开展养殖池塘农用船舶及防溺水安全检查,整治问题11处。开展夏季鱼病巡回监测检测3次,检测样本28份,重点开展鲈鱼虹彩病毒病预防工作,指导养殖户精准用药,发放《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50余份。
双线联动指导,深化主推技术推广
积极开展主推技术推广服务。线上制作主推技术科普视频,通过宜昌农业公众号开展农技课堂对水产绿色圈养技术进行推广。
线下深入枝江市渔丫头、智渔家庭农场、当阳市钰源水产等圈养技术示范基地,指导养殖主体及时增肥,加强水质监测、养殖设施装备维修维护,充分发挥模式生产效益,为夏季渔业增收夯实基础。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