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坚持科技创新引领ᅟ促“515”行动“宜”路生花

今年来,宜昌市水产站以促进渔业产业发展为主线,以延长产业链条、补齐发展短板为突破口,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开展渔业产业科技服务“515”行动,水产产业发展“宜”路生花。

扩规提能

绿色底色不断擦亮

依托“515”院士专家团队,市、县两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形成合力,大力推广设施化水产智能养殖技术,折合亩平节本提质增效10%以上,节水减排40%以上。设施渔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建成设施渔业规模155万立方米,推广在建25万立方米。

持续推广淡水设施渔业养殖尾水高效处理技术,当阳市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项目一期项目已完工验收,全市开展水产养殖尾水监测检测6批次84个指标,总体情况良好。

当阳市渔业绿色循环试点项目

池塘网箱生态养殖模式

优化结构

产业特色不断鲜明

宜昌市水产站瞄准水产种业振兴,引进鳗鱼、澳洲龙虾、罗氏沼虾、美洲鲥鱼等特色品种,大力推广加州鲈、黄颡鱼、鳜鱼等优质品种,全市名特优鱼类养殖占比达到55%。与远安友瑞、枝江腾汇合作开展“海鲜陆养”模式示范推广。

促进宜水科技与浙江省淡水研究所、浙江国千环境联合成立“水产绿色健康养殖研究中心”,开展罗氏沼虾大虾工厂化养殖。大力支持枝江市打造鲈鱼全产业链。当阳市开展特色鱼类苗种繁育和罗氏沼虾标苗基地建设,渔业技术推广效能持续发力。

枝江市打造鲈鱼全产业链

鲈鱼苗种企业一尘水产

科技赋能

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扎实开展渔业科技培训,湖北省2025年院士专家渔业科技服务“515”行动工作推进会暨水产绿色养殖技术观摩培训会在宜召开,培训养殖主体70余人。

湖北省2025年院士专家渔业科技服务“515”行动工作推进会暨水产绿色养殖技术观摩培训会在宜召开

市水产站上半年一线服务30余人次,扎实开展水生动物疫病检测“塘边行”活动,全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形势良好。科技成果不断厚实,形成1项发明专利《一种养鱼圈养桶辅助取鱼装置及其使用方法》,2项地方标准《长吻鮠暂养提质技术规范》《铜鱼繁育技术规范》已完成征求意见,即将评审。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