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拉机维修一般方法——保持拖拉机良好技术状况和提高维修质量的方法

1、定期检测修理制度

定期检测修理制度就是利用检测仪器定期对拖拉机进行技术检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维修,保证拖拉机具有良好的技术状况,定期检测是这种制度的主要内容,修理是最终的目的,其修理的内容是随机的。

“定期检测修理制度”维修办法既兼有农民自修的方便性、经济性和实用性,又具有“计划预防修理制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于加强了检测的作用,所以为真正做到按需修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2、提高拖拉机的维修质量

提高拖拉机的维修质量有以下十条途径:

(1)故障诊断要准确。在诊断故障时,要有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合理的推理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若盲目拆检,会使原来的故障未排除,新的故障又产生,导致诊断难度增大。

(2)维修中必须清洁。如修理场地、拆卸工具件都要保持清洁。

(3)拆装时,必须使用专用拆装工具。使用专用拆装工具不仅可加快修理进度,而且能保证维修质量。不得使用锤子打、扁铲剃、刮刀削等缺乏科学性的维修方法,不得使用粗暴和不规范的作业方式。

(4)对拆下的零件必须检查鉴定。对拆下零件经清洗后仔细检查,重要零件要用精密量具检验,确定是更换还是继续使用。如对于喷油泵和喷油器,要用喷油泵试验台和喷油器试验器进行调校;对于产生变形的零件,要予以检查校正。

(5)对于配对的零件必须成对更换,否则影响装配质量。

(6)要有辨别伪劣拖拉机配件的能力。目前,有些配件生产厂家只顾赚钱,而不顾用户利益,采用劣质原材料和不按工艺要求生产配件。使零件无论从强度上还是从精度上都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为了防止用上劣质配件,必须对购买的配件加以检查。

(7)装配时要使配合件有适合的间隙,保证零件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若配合件间隙过大,工作时冲击负荷增大,会产生或增大运转噪声和敲击声,造成机油外漏,缩短使用寿命;若配合件间隙过小,旋转阻力会增大,工作时,润滑油膜不易形成,配音件受热膨胀后,引起烧结或卡死。

(8)装配时,注意零配件的装配记号或安装顺序,不能装反或漏装。如齿轮室的正时齿轮齿牙啮合记号要正确;连杆大端与连杆盖应按编号装在同侧;气缸盖的螺栓(螺母)拧紧,要按说明书规定的顺序进行。

(9)必须配备有关维修技术书籍及资料和掌握有关技术参数。如拖拉机各零件修理的拆装工艺及其具体规程;零部件重要技术数据,修理质量标准;电气线路图;专用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各螺栓的拧紧力矩和拆装受力要求等。

(10)要改变传统的维修方式。传统的维修方式通常是凭“经验”、靠“手艺”来寻找故障,修理拖拉机。而现代的维修方法是用智能化、自动化的检测仪进行诊断,不须解体,就能寻找出故障部位和产生故障的原因,因此:

①要更新维修设备,添置检测诊断设备以及计量仪器,并有熟练使用仪器和设备的能力。否则,检测诊断失真就影响维修质量,造成误工、返工。

②要有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参与维修。现代的机器维修逐步向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一个维修企业,要有工程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工程师和技师是维修企业的主要骨干,工人在工程师和技师的指导下,根据工艺规程进行修理操作。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