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水产品溯源关键技术研究与监管示范应用》中的《长江流域水产品实验室确证技术研究》,获首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标志着我省乃至全国野生养殖鱼类鉴别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为主导的科研机构,围绕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水产品查证溯源的监管需求,针对如何准确甄别野生和养殖水产品的关键科学问题,重点在长江湖北段及全国主养省份开展大规模采样工作和深入研究。
采集青鱼、草鱼、鲢、鳙等的野生/养殖种质样品3000余份。
测试野生/养殖鱼类的内源性营养代谢物、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的多类品质谱系,获得野生/养殖鱼类的多组分特征数据46000余条。
挖掘出野生/养殖青鱼、草鱼、鲢、鳙、鲤及翘嘴鲌的显著差异生物标志物60余个。
构建了高精度野生/养殖四大家鱼多维甄别模型,为真假野生鱼判定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该系列成果将有效提升“长江禁捕打非断链”专项的执行力度,更好保障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精神,严格实施长江禁捕、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