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建筑老板返乡当“土豆大王”,3年带动村民创收翻三倍

7月11日,在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龙坪乡申酉坪村的土豆分拣中心里,返乡创业带头人谭志清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不时弯腰检查土豆品质,叮嘱着村民土豆分拣标准:“40至80克是一个等级,40克以下的迷你薯要单独放……”村民们按照要求忙碌,金黄的马尔科土豆堆成小山,处处是丰收的气息。

这位被乡亲们称为“土豆大王”的带头人,三年前还是一位在建筑行业小有名气的企业家。2023年春节,谭志清回到老家申酉坪村,眼前的景象让他牵挂:乡亲们守着“巴掌田”种传统土豆,亩产刚过2000斤,一年忙下来收入不足万元。“不能让家乡一直这样!”响应“人才回引”政策的他,带着全部积蓄留了下来,决心用自己的能力改变现状。

谭志清和村民在收土豆

要让土豆成为“致富薯”,得先解决产量问题。谭志清请来恩施州农科院专家实地调研,2024年引进脱毒种薯试种。为让村民敢跟着干,他提出“统一供种、技术指导、保底价收购”的“三包”承诺——从25亩试验田起步,到100亩种植基地,村民们的顾虑渐渐消散。在分拣中心干活的王洁枝算过一笔账:“现在每月能挣两千多,比以前种自家地强多了。”

谭志清帮村民搬运土豆

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余亩、带动周边4个村300多户时,新的麻烦出现了:村里的路太陡,大货车进不来,新鲜土豆运不出山。谭志清当即决定修路,在恩施州公路局驻村工作队和当地政府支持下,他自掏腰包500多万元,修通了3公里产业路。

路通了,土豆的“出路”就彻底打开了。2025年,申酉坪村的土豆亩产达到6500斤,总产值达600多万元,是传统种植时的三倍多。

村民在分拣土豆

如今的申酉坪村,一条条产业路蜿蜒山间,一筐筐金黄土豆整装待发。谭志清站在分拣中心门口,看着满载土豆的货车驶出大山,说道:“计划明年继续扩大规模,让更多农户受益。”



来源 | 极目新闻

编辑 | 魏舒婷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