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朗诵《乡村振兴 青春同行》
7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武汉市高素质农民(乡村运营官及青年农民)培训班结业仪式,在武汉市黄陂区木兰花乡田园综合体激情上演。“我们用青春的热血,点燃梦想;用实践的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我们用不懈的追求,追逐梦想;用智慧的火花,照亮乡村振兴的道路!”在发言、舞蹈、唱歌等环节后,多才多艺的学员们用诗朗诵《乡村振兴 青春同行》将结业仪式推向高潮。
7月21日—7月25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共同举办本期培训班,旨在深耕厚植为民情怀,凝聚青春力量,创新培养模式,进一步壮大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青年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开班仪式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开班仪式上表示,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希望在青年。当前,武汉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市”目标,加快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希望学员们以“学”筑基,做乡村振兴的“明白人”;以“干”争先,做农村发展的“实干家”;以“新”破题,做城乡融合的“开拓者”。
乡村运营官是个什么官?乡村运营官是指农村职业经理人,即从事农业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产品加工与销售等管理服务的人员。通俗点说,就是“乡村CEO”。

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颜廷武授课
本期培训以乡村运营青年人才为主题,邀请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颜廷武、湖北经济学院财务管理系主任贺琛、华中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张耀、湖北省休闲农庄协会会长王志军、湖北今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胡俊杰、洪湖市青泥巴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娟等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企业负责人来课堂传经送宝,设置了创新探索专题讲座、案例教学、现场实践、沙龙交流等多形式的新颖课程,以“课堂分享+线下观摩+实操演练+学员分享”的模式,开展了为期五天的培训。

学员分享
培训期间,多位实战型导师不仅从乡村振兴政策的顶层逻辑出发,还从农旅融合、科技创新、电商运营技巧、品牌打造、财务管理、法律常识等方面,深入开展乡村运营的一线实践经验分享和案例分析。

学员们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慈惠街蔡家社区村里咖啡馆参观体验
除了理论学习,学员们还观摩了武汉市东西湖区慈惠街蔡家社区和木兰花乡田园综合体。近年来,慈惠街蔡家社区积极引进来蔡小院、“樈池文化空间”、村里咖啡馆、“鹿儿在”营地以及牛爷爷生态农场、美美与共· 愿驿森愈SPACE等新兴产业,实现了从“传统涉农社区”到“新型社区”的蝶变。学员们一边参观,一边思索如何将蔡家社区摸索出的成功经验与自己所在区域结合,推动当地发展。在木兰花乡田园综合体,大家了解到:十年间,黄陂区杜堂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完成了从“空心村”到“乡村振兴典范”的华丽逆袭,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项目。杜堂村发展的创新模式与实践,不仅给学员们开启了发展新思路,还让大家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信心倍增。
“课堂上老师讲到‘数字乡村建设’时,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年轻人熟悉的直播、大数据,原来能和祖辈耕耘的土地碰撞出这么多火花。这些政策不仅给了我们底气,更让我们懂得:乡村振兴不是‘蛮干’,而是要踩着时代的鼓点,走得更稳、更远。”学员彭慧文深有感触地说。
“培训开阔了我的思路,以前我们的销售模式很单一,接下来,我将探索多元化销售之路。胡俊杰老师给我们讲的课很好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实用。”学员吴峰高兴地说。
“培训让我跳出了传统农业的局限,看到了乡村产业多元化的可能。同时感受到高校的科技成果对农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在生产经营中要遵守法律,懂得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学员吴德军说。
学员余松松表示:“政府搭台铺路,让我们能系统接触前沿农业政策和知识;专家老师精准护航,讲的全是能落地的实用干货;行业领头羊无私分享,让我们在创业路上避坑少走弯路。更珍贵的是结识了一群年轻乡村振兴同行者,这次培训虽然结束了,但是多了个能长期互助互享互相交流的‘武汉农业朋友圈’。”

结业仪式
青春筑梦田间,乡村振兴有我。学员们纷纷表示,本期培训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和动力。大家将总结本次培训的理论知识、方法原则等,紧跟本镇、本村的工作实践、任务实情,把自己的所学所知、所思所悟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在广袤乡村热土上书写青春华章,为加快打造“乡村振兴武汉样板”贡献青春力量。

接下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将联合共青团武汉市委员会,进一步充分调动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更多青年人才投身乡村事业,进一步通过乡村运营全面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为武汉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通讯员 | 刘建霞 陈廷玎
编辑 | 李芬
编辑 | 王清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