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粮食机收损失率持续降低

山东是农业大省、粮食大省,近年来,山东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增产与减损并行。一方面做好“加法”,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五良”集成发力,粮食总产已连续4年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今年夏粮单产水平和总产增量均居全国第一;另一方面做好“减法”,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瞄准从生产到加工、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推动各环节落实节粮减损。

当前,山东省小麦、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稳定在98%以上,农机装备在粮食收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全省情况看,如果小麦机收损失率降低0.1个百分点,就能挽回5000多万斤粮食,相当于多种6万多亩小麦。

山东一手抓装备优化、一手抓机手培训,持续挖掘机收减损潜力。数据显示,2024年,全省小麦、玉米平均机收损失率分别为0.81%、1.57%,均控制在小麦1%、玉米2%的目标以内。与上一年度相比,小麦、玉米机收损失率分别降低了0.18个百分点、0.06个百分点,相当于增产小麦9700多万斤、玉米3200多万斤。

为确保粮食储得好,山东省实施“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新建设一批高标准粮仓,同时对原有粮仓进行升级改造。济南、临沂、日照等市探索应用智能扦检一体化系统,应用液压翻板卸车机、环保除尘清理筛等高效环保入库设备,自动完成送粮车辆扦样、检验工作,实现无人化操作,不仅效率提升1倍,而且减少粮食撒漏。据测算,通过实施这一行动,全省地方储备粮综合损耗率降至0.38%,低于国家1%的标准,绿色储粮成效显著。

各加工企业通过实施设备技能化改造、优化生产工艺,推进“吃干榨尽”加工模式。比如,德州发达集团研发“六皮九心三渣两尾”制粉工艺,出粉率从77%增至79%,按年加工小麦270万吨计算,可提高面粉产量5万余吨。在滨州中裕食品有限公司,一粒小麦被加工成600多种产品,就连小麦麸皮等副产物也被加工成膳食纤维、蛋白肽等,过去的生产废料变成了高档产品。数据显示,全省小麦加工环节损耗率均在1%以下,平均损耗率为0.55%,全省粮食加工转化利用率达98%以上。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中国农机化导报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