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渔综合种养共富主体典型案例简介

近年来,各地在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培育了一批技术模式好、经营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稻渔综合种养经营主体,形成了联农带农的好经验好做法。为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提升稻渔综合种养富民增收效果,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共富主体典型案例遴选推介,拟用3年时间遴选推介100个典型案例。2025年,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遴选出第一批34家联动带农益农效果好的经营主体,并印发《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关于推介稻渔综合种养共富主体典型案例的通知》,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典型培树和宣传推介。现将共富主体案例材料刊出,供各地学习借鉴。

● 7.青田愚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全球农遗“青田稻鱼共生系统”赋能乡村共富

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青田愚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立于2007年,主营稻鱼和稻蟹,面积分别为160亩和30亩。公司构建“技术输出+产业帮扶”双驱动机制,依托共富工坊等载体,通过标准化种养培训、免费发放鱼苗、订单保底收购等形式,带动周边村镇1000余农户年均增收超2万元。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帮扶,创新“技术托管+品牌共建”帮扶模式,助力四川古蔺县稻鱼共生产业面积从200亩增长到2000亩以上,累计接待近3万人次参观学习,培训指导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人员4000多人。公司获评全球减贫案例、浙江省渔业十大共富模式。推荐单位: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8.浙江湖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整村流转  协会自律  特色早虾促共富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浙江湖屿生态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18年开始开展稻虾综合种养,现种养面积2230亩,是集稻虾综合种养、小龙虾早苗繁育、休闲观光、科普示范于一体的综合型水产养殖示范基地。通过村集体统一流转稻田2000余亩,每年800元/亩,每年支付约28万元给村集体作为管理费及垂钓基地租金。垂钓基地串联村里哈林野奢卡丁车基地等项目,组成一条研学路线,每年吸收当地村民就业200余人次。牵头成立平阳县稻虾种养协会,引领全县50多家养殖企业抱团发展,带动本村农民600多户增收致富,精准帮扶32户。公司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浙江省百家共富主体。推荐单位: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9.浙江长兴创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富基地作示范  模式共享同致富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浙江长兴创意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主营黑斑蛙良种选育、稻蛙共生共富基地运营与服务推广,规模890亩,其中400多亩为黑斑蛙高标准智慧化繁育基地。实行“村集体+龙头企业+创业公司+农户”合作建设运营模式,合作主体分别采取资金、技术或土地入股,组建成共富基地并参与分红。通过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周边业主与农户加入,由企业专业团队进行场地建设规划与种养技术指导。现与3个村集体合作成立6个共富示范基地,带动低收入户超70户,每年单个村集体增收40余万元。在浙江省内成立共富基地超10个,帮扶低收入农户超400户,户均增收超2万元。公司获评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浙江省省级未来农场。推荐单位: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10.桐乡市宏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季节性流转  公司化带动  抱团发展共致富

浙江省桐乡市宏望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主营稻虾综合种养及农旅开发,现有稻虾综合种养面积6200余亩,其中稻虾轮作面积4415亩。公司探索创新季节性流转和“公司+农户+服务”的稻虾轮作土地流转共赢模式,依托稻虾产业联盟和党建联建机制,五年来累计带动农户120余户约2万亩,实现增收3600万元,为村级组织增收648万元。公司获评浙江省百家渔业共富主体、浙江省渔业十大共富模式。推荐单位: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11.安徽杰与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两稻一鳖促增收  绿色循环助共富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安徽杰与祥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营稻鳖生态种养、绿色农产品加工销售、农业技术推广等,流转土地1024亩。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生产经营,以800元/亩的价格流转周边5个村120户农户土地,农户年均增收6800元;固定用工22人,人均增收5.4万元/年,农忙用工200余人,人均增收8000元/年;与周边200户农户签订“统一供苗、统一收购”协议,保底价收购稻谷和水产品。年均开展技术培训10场,覆盖600人次,带动150户农户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户均年增收5万元;带动周边15家企业及农户复制“两稻一鳖模式”,应用面积2万余亩,亩均增收300余元。公司荣获国家稻渔综合种养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国家稻鳖综合种养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生态农场。推荐单位: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 12.安徽省枫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科技赋能生态种养 联农带农共富乡村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安徽省枫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主营稻渔综合种养,种养面积380亩。建立“党支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与农户签订保底收购协议,提供优质虾苗、发酵饲料等,降低养殖户投入成本15%,年户均增收1000元。免费开展技术培训年均20场,提供水质检测、病害防治等实操指导,年均覆盖500人次;设立“农民田间学校”,采用“理论+田间实操+跟踪服务”模式,累计培训1500人。带动农户200余户,年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通过土地流转、技术服务分红,帮助村集体年增收近10万元;免费技术扶持种养面积近5万亩。公司获评省级大学生返乡创业示范基地、市级龙虾繁育示范基地。推荐单位: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