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曼谷当地时间7月23日下午,作为CIAME-泰国2025(泰国国际农机展)的核心活动内容,首届亚洲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研讨会(ASIAMSA)在曼谷IMPACT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国农业大学和泰国农业大学联合主办,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一带一路”国际农业装备产业与智慧农业科技创新研究院、泰国农业大学甘烹盛校区工程学院承办,国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沃得农业机械(泰国)有限公司、泰国农业工程研究所协办,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泰国农业工程学会是本届研讨会支持单位。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长范建华、秘书长陈涛,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陈志、监事长李有吉,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秘书长耿楷敏,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副主任、项目官员Marco Silvestri,泰国农业大学甘烹盛校区工程学院院长Somchai Donjadee等出席了研讨会。来自中国、泰国、斯里兰卡、土耳其、不丹等国的11位专家围绕农业装备智能化、智慧农业与未来发展方向及国际合作进行了主旨报告。研讨会开幕式由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农业装备与智慧农业国际创新院院长、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副会长杨敏丽教授主持,工学院院长宋正河教授主持了研讨会主旨报告环节。
Somchai Donjadee代表主办单位致欢迎词,他高度评价了泰中两国农业大学及相关机构在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领域建立的紧密合作,特别是澜湄国家农业与农机化科技联合创新中心平台与中泰智能农机与智慧农业甘烹盛科技小院的共建工作。期待本次研讨会能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产学研合作,加速中国先进适用技术向泰国的转移与应用,共同提升区域农业现代化水平。
Marco Silvestri从联合国机构工作与要求角度,介绍了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的职能和主要任务计划,特别是发展形势、需求、目标,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会聚焦“一带一路”智慧农业合作的战略意义,认为其汇集了区域内关键利益相关方,为分享经验、协调标准、促进创新技术落地提供了宝贵平台。
范建华指出中国农机市场正处于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产业资源。他期待通过本次会议,各方能共同探索更高效的商业模式,让先进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惠及更广泛的区域用户。
陈志分析了全球农业装备智能化发展的强劲趋势。高度评价了本次研讨会的前瞻性和实践价值,认为其恰逢其时,为亚洲特别是“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应对农业现代化挑战、共享智能化发展红利搭建了重要舞台。
在主旨报告环节,杨敏丽介绍了中国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发展情况及进展,同时就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围绕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国际合作的创新模式进行了精彩分享;李有吉介绍了中国农机装备现状与发展趋势,指明了新能源与高端智能农机的发展方向;宋正河向各国与会专家介绍了智能农业装备技术应用路径,展示了精准作业系统研究的突破性成果;国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邢凯分享了在农业机械的信息化、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实践应用方面的思考,以推动农业机械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沃得农业机械(泰国)有限公司销售经理Natch Thiangtae介绍了沃得在泰国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关的技术创新,提出了农机装备电动化、智能化的未来发展规划;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郭建斌副教授报告了分布式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模式与智能装备应用案例。
泰国农业大学甘烹盛工程学院前院长 Dr. Chouw Inprasit 分享了中泰农业装备与食品机械领域发展的趋势与挑战;泰国农业工程研究所前所长 Mr. Akkapol Senanarong 介绍了泰国农业与合作社部农业司在智能农机设备的设计与研发方面所做的推动工作及其进展;斯里兰卡标准协会总干事 Ms. Siddhika Senaratne 强调了数字农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新技术应用需求;土耳其艾杰大学教授、Tarmakbir(农业机械制造商协会)学术顾问 Arif Behiç TEKIN 介绍了新一代杂草管理智能技术;不丹农业机械与技术中心农业机械认证项目副执行工程师 Ms. Pema Wangmo 通过视频分享了不丹在智能农业数字化机械创新方面的最新探索。
研讨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和实战性。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本届研讨会对推动泰国及“一带一路”国家农机化、智能化及产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战略意义及引领性、实践性价值。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中国农机化导报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