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紧抓发展机遇 筑牢肥鱼产业根基

近年来,宜昌市水产站以“鮰鱼(肥鱼)美食地标城市”授牌为新契机,聚焦养殖规模扩大、技术升级、风险防控三个关键环节,切实夯实肥鱼养殖(第一产业)基础。

养殖规模稳步扩大

宜昌市肥鱼养殖以设施化养殖为主要模式。截至目前,全市设施渔业规模已突破155万立方米,养殖主体超过80家,为肥鱼产业规模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硬件支撑。

宜昌市、县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持续强化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重点培育枝江康益、熊老屋、一尘,长阳汇合贤汀、肖洞岩等本地龙头企业,发挥其显著示范带动效应。

其中,枝江康益作为宜昌市最大肥鱼养殖企业,其设施养殖规模达8000立方米,配套池塘养殖面积100亩;企业于2024年扩建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投产后年产能可提升至1000吨。

养殖技术显著提高

宜昌市农业农村局积极落实种业产业链项目资金,支持枝江市天丰长江土著鱼类良种场提升长吻鮠(肥鱼)良种繁育能力。

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自2021年起,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系统开展肥鱼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促使宜昌市肥鱼品质日益趋近天然野生状态。

湖北省地方标准《长吻鮠池塘圈养技术规范》已正式发布实施;《长吻鮠暂养提质与品质评价技术规范》已于2024年立项。

2025年,省院士专家渔业科技服务“515”行动工作推进会暨水产绿色养殖技术观摩培训会在枝江成功举办,特邀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忠卫就肥鱼繁养技术进行专题授课,有力提升宜昌市肥鱼绿色健康养殖水平。

养殖风险有效降低

宜昌市、县两级水产部门全面加强对养殖主体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围绕苗种繁育、成鱼养殖、暂养提质等全产业链环节,系统总结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生产技术规范,通过经验共享,有效规避因操作不当可能引发的药物残留、品质下降等风险。

依托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建成的“湖北省宜昌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常态化为养殖主体提供病害检测服务。

本年度已完成肥鱼苗种检疫5批次,有力保障苗种培育安全,显著提高成活率。同时,加大水产投入品规范使用宣传力度,广泛发放并张贴《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号、2号)》,引导养殖户科学用药,确保肥鱼安全上市。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