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当阳市聚焦畜禽养殖污染顽疾,坚持全面整改、集中攻坚、长效发展“三轮”驱动,打出了污染防治“组合拳”,粪污治理工作提质增效,推动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排查 构建整改责任闭环
实行全市规模养殖场干部包保责任制,将全市259家规模养殖场分配至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包保,每月电话联系1次,每季度到现场1次,节假日等重要节点全员下沉全覆盖排查畜禽粪污污染问题。
同时,坚持“主体主责、属地管理、部门联动”,形成“问题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闭环机制,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交办,限期整改到位。
截至目前,已开展5轮畜禽粪污治理专项排查,共发现问题55个,已整改54个,新建黑膜沼气池17895m³,干粪堆积台6000㎡,改造升级粪污处理及除臭设施23套,新增固液分离设备5台,养殖场环境“焕新升级”。
分级培训 全面提升治污能力
通过专家授课、现场指导、以案释法等形式,分层级对包保干部、规模养殖场负责人、代养公司等,开展政策法规、畜禽粪污还田利用技术要点以及臭气减控知识等专题培训。
截至目前,已开展专题培训12场610余人次,发放《畜禽粪污治理法律法规与技术标准》口袋书40册,包保责任人监督指导能力和养殖场环保主体责任意识“双提升”。
靶向发力 破解整改梗阻难题
01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正大宇宙、松山育肥场臭气扰民问题,选派4名干部驻场,采取“场内监督+场外巡查”模式,全面排查养殖生产、粪污处理、还田作业等环节臭气源,分析生产工艺运行问题,督促企业落实标准化生产要求,对栏舍排风扇加装除臭设施,宇宙育肥场自5月份以来实现臭气投诉“零发生”,养殖臭味显著降低。
02 针对养殖场“身份”不全问题,全面梳理筛查,共排查出应办而未办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的规模养殖场23家。
截至目前,已办理2家,对14家有意愿办理了开展一对一指导,7家不愿意办理的下发了整改通知书。
03 针对反复投诉以及存在养殖污染违法行为的养殖场,坚持“零容忍”。
今年以来,向生态环境部门移交问题线索6起,立案查处4起,处罚金10.55万元,形成有效震慑。
向绿而行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通过外出考察、专家论证及多轮监测,在松山育肥场试点应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推荐的复合菌剂生物除臭技术(即“一级厌氧池投菌搅拌+二级厌氧池投菌除臭+三级耗氧池投菌巩固”模式),目前,一级厌氧池搅拌装置和菌剂投加已完成。
配套建设2700m³密闭式田间暂存池,待菌剂发酵180天后,全面检测氨氮、COD及臭气浓度指标,达标后将在全市具备条件的场区推广。
同时,争取到产业强村项目资金100万元、宜昌市畜禽粪污治理资金15万元,开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专项用于升级粪污还田管网、建设田间储液池等设施,应用于柑橘、蔬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并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复制推广,有效缓解粪污还田“最后一公里”处理压力。
最终实现“养殖粪污—绿色种植—品牌增值—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畜禽养殖新路子。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