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一个钉子,一旦认准目标,就毫不犹豫、永不松懈地坚持做下去!”这是“85后”“鸡司令”张亮的格言。从都市白领到乡村新农人,8年来,他一直在践行这句话。
2012年,已是服装设计师的张亮做出了一个大家不理解的决定:“穿梭在繁华都市的我,常常梦想着有朝一日回到家乡,和乡亲们一起致富奔小康。”
怀揣梦想和在城里攒下的积蓄,他回到湖北省嘉鱼县高铁岭镇杨山村,开始养鸡创业。然而现实给了他沉重打击。“肉鸡一批一批地死亡”,首次创业血本无归。2014年,他再次尝试,却依然举步维艰。“那段日子真的很难,但我始终相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找到出路。”张亮回忆道。
就在此时,镇畜牧站推荐他参加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几天的培训,如同为他打开了一扇窗,他学到了基本的养殖技术,更看到了科学的力量和产业化的可能。2015年是张亮创业生涯的关键节点。他敏锐抓住机遇,牵头全县15名年轻的土鸡养殖户共同出资,注册成立了嘉鱼县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由于各种原因,很多一起养鸡的伙伴在前行的路上离队了,但张亮始终坚持前行,2016年合作社改名为嘉鱼县林下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落户家乡高铁岭镇杨山村2组。
张亮深知单打独斗的局限,合作社能凝聚力量,共享资源,共担风险。他成立张林山土鸡蛋电商公司,在淘宝平台售卖土鸡蛋,为优质农产品插上电商翅膀。同时,他不断与经验丰富的老师探讨,与优秀的同行们交流,从实践中总结,在学习中提升,完成了从热情驱动到知识引领的蜕变,为即将到来的模式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之后张亮创新提出“鸡别墅135生态养殖新模式”。“1”指一亩林草地,“3”指300天科学饲养周期,“5”指一个鸡舍养50只鸡,可获利5000元。这一模式标准化、简单化、效益高,通过低密度放养减少饲料投入60%,降低疫病风险。“鸡别墅”采用拼装结构,离地20厘米防潮,双层设计实现鸡粪分离,配备太阳能发电、远程监控等智能系统,获国家专利。
与传统养鸡模式相比,“135”模式效益显著。以1000只鸡为例,传统模式利润2万至3万元,而“135”模式可达10万元。其优势在于投入少、见效快、风险低、生态环保,特别适合普通农户发展养殖。
“鸡住别墅,满地生金”不仅是一句口号。张亮带领团队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支持。“我们提供‘鸡别墅’和鸡苗,全程技术指导,最重要的是保底收购,解决‘养不好、卖不掉’的问题。”他说。
高铁镇九龙村的李茂鉴通过养鸡“赚了好几千元”,2020年他信心满满地对张亮说:“今年能增收5万元。”张亮自豪地说:“我们的目标是在2030年前全国发展6万套‘鸡别墅’。”
其影响力辐射全国,“135”技术获全国畜牧总站等单位重视,2021年写入湖北省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实施方案。2025年,优化为“1153”模式,被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全省农业主推技术,已推广至全国,开展200多场培训,扶贫期间带动咸宁5000多户脱贫,全国发展鸡别墅1.2万余个。
张亮的创新成果为他赢得多项荣誉,包括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金奖、“荆楚楷模”等。201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立志带动更多农民致富。未来,合作社将深化“1153”技术应用,打造现代化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新华社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