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
中建三局焊接专家鲍广鉴
带领一公司9名电焊工东渡日本
学成当时世界先进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技术
回国之后
他们与伙伴们建起了“中国第一钢厦”深圳发展中心
开启了我国现代建筑钢结构的时代
1995年
这支队伍又建起当时的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
同年8月7日
中建三局在深圳地王大厦项目部的基础上
组建了中建三局钢结构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鲍广鉴担任总经理
此后,公司在巩固超高层钢结构优势的同时
拓展了大跨度钢结构领域
成长为中国钢结构安装第一品牌
2005年,王宏继任总经理
同年,三局二公司、四公司的钢结构资源
进入三局钢构
2008年,三局钢构演变为中建钢构
2012年
公司成长为中国钢结构行业榜首企业
2020年初
企业进入中建科工和中建钢构双品牌时代
《敢为天下先》一书中,详细记载了
中建三局钢结构建筑安装工程公司
成立前后的故事:
在今日中国建筑市场,“中建钢构”已是最著名的中国钢结构施工企业。回眸它的成长,它的种子是1985年承接深圳发展中心大厦时撒的。在实践中学,在迎接一次次重大挑战中学,是三局建设者从三线建设中带出来的光荣传统,薪火相传,并总在最困难的时候愈显光华。1995年6月,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建成,三局创造“两天半一个结构层”的新深圳速度,把自己推到一个新高度。
地王大厦完工,正值三局成立30周年,鲍广鉴风尘仆仆回武汉向总部复命。这次,他是带着一个构想回来的。在地王大厦施工后期,他就和一帮骨干人员商量,想单独成立三局的钢结构专业公司。那时,中国的钢结构产业才刚刚起步,未来如何,心中尚无蓝图。他是怀揣着“创立钢结构公司”的梦想来寻求总部支持的。
洪可柱说:“你辛苦了,我代表局感谢你!”
鲍广鉴因经常在工地上指挥和督战,显得很是黑瘦,他笑笑说:“洪局长,别忙着表扬我,我有事向你汇报。”
洪可柱说:“说吧。”
鲍广鉴就把思考良久的话说了出来:“洪局长,十年前,我在做深圳发展中心时还不觉得钢结构有多么重要,等到了上海国际贸易中心项目,看到日本人的专业程度,才深受启发。我那时就想,要是我们有一支专业化的钢结构施工队伍多好。后来到地王大厦,这种感受更迫切,看中国的发展趋势,将来超高层会越来越多,钢结构市场蛋糕会越来越大,我们只有及早行动,才能分到最大的一块。我想咱们三局应当尽早成立钢结构专业公司!”
洪可柱开心地笑说:“好你个老鲍,果然是有些想法。局领导班子进行过多次商议,打算成立钢结构专业公司。从世界建筑发展的趋势来看,钢结构大有可为,将来可能占据建筑市场的半壁江山,我们三局在钢结构领域算是先行者,局里一直在考虑如何保持这种领先地位呢!”
就这个话题,他们还探讨了许多。最后洪可柱说:“我们想到一块去了。要是由你来牵头组建。你有没有信心?”
鲍广鉴有一刹那的犹豫,接着回答:“好!我愿意一试。”
“但是话说清楚,你要人可以,要钱没有,局只给政策,市场你要自己去找。”洪可柱说。
1995年8月7日,经局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在深圳地王大厦项目部基础上成立中建三局钢结构公司,鲍广鉴任经理,但他只是一个“光杆司令”,无注册、无场所、无资金。有人对他从零开始去挑这副担子表示不解,说他傻。因为此时他已经是一公司的副总经理,而且还有中国香港、泰国的公司许以高薪请他去担任要职。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比再一次去创业来得安稳可靠,即使是去创一个有前景的事业。
他回到地王大厦项目工地,问跟着自己打拼的同事们:“大家愿不愿意一起干啊?”
大家都说愿意。鲍广鉴接着说:“那好,那这次地王大厦的奖金就不发了,就当借给咱们新成立的公司了。”
此时地王大厦正是收获期,产生了好效益,而按局领导班子的意见,就用这笔效益作为钢结构公司的启动资金。这其中还有员工们的奖金。鲍广鉴不是说着玩的,他是真要把员工们的奖金用作启动资金。
大伙你看我,我看你,都愣住了。
王宏站了起来:“鲍经理,我们相信企业,相信你,我愿意。”鲍广鉴报以感激的微笑。于是大家纷纷站起来,都表示愿意。
1996年,他们在深圳中建大厦第23层租下写字楼,按高标准装修,为的是体现企业形象。与此同时,他们去深圳工商部门注册,但被告知:“中建三局已经有多家企业在深圳注册。而且,深圳已经不接受施工企业的注册了。”
他们没有罢休,而是天天跑有关部门。最后深圳市政府鉴于他们对深圳的特殊贡献,尤其是知道了钢结构对于深圳的特殊意义,特批他们注册成立钢结构公司,但必须是多元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于是,由中建三局控股的“深圳建升和钢结构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诞生了。
——节选自《敢为天下先》第十八章《专业至精》
在《“钢构”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
中建科工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宏
有一段深情的回忆:
1994年5月27日,亚洲第一高楼——深圳地王大厦钢结构工程正式开工。紧迫的工期与浩大的焊接工程量之间的矛盾,使我们一开始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经过半月之久的反复实验和总结,终于成功地解决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技术在超厚件立向、斜立向的施焊课题,项目的焊接质量得到逐步提高,工期大大提前,受到总包及业主的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项目各级管理人员连续7个多月奋战在工地,从未放过一天假。记得1994年下半年,连续两场暴雨袭击深圳,洪水导致交通瘫痪。一些职工住在罗湖区莲塘,他们便每天坚持步行两个多小时赶到工地上班,还有部分职工在家里被水淹的困难情况下,依然坚守在工地,让大家十分感动。我也和大家一样,坚持每天早上7点上班,到施工现场了解并协助解决问题,晚上10点多钟才回家。在大家的努力下,钢结构主体工程仅用了一年零一个月,施工速度最快达到两天半一个结构层,被誉为“新深圳速度”。可以说,从那时开始,我与钢结构结下了不解之缘。
至今,我还非常想念曾在“地王”项目上奋战的许多人。当时,施工人员基本来自三局一公司安装分公司,分公司经理是肖根生。“地王”钢结构项目部经理鲍广鉴,副经理卢国来、厉雄,焊接工长刘家华、魏大年,吊装工长叶斌,测量班长陆建新,焊接班长吴洪涛,吊装班长姜彩君、陈小太等,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中建三局钢结构的第一批员工,并成为“钢构”的中流砥柱。地王项目干得很苦,但历经艰难,炼成了正果。
1995年地王大厦封顶后,三局老局长洪可柱以战略思维,敏锐地洞察到钢结构的发展趋势,指示要在地王大厦钢结构项目部的基础上成立一个钢结构专业公司,也就是后来的中建三局钢结构建筑安装工程公司,随后在1996年又注册成立了深圳建升和钢结构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运作。万事开头难。成立时,缺人手,缺资金,好在我们有中建三局“金字招牌”,还有深圳发展中心和地王大厦好作品。在以后的企业管理中,我们十分注重品牌建设,每接到一个工程都努力干好,从不转包,这样逐步培养出了自己的人才和实力。
——节选自《王宏:“钢构”是怎样炼成的》(原文刊载于中建三局成立50华诞局老领导回忆录《筑典春秋》)
“三局钢构”时期(1995-2008)有哪些代表作?
快来一起看看吧!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
位于北京商务中心区
占地19.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5万平方米
高51层,最高建筑234米,钢结构用量14万吨
入选“世界十大建筑奇迹”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位于浦东陆家嘴
总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
地上101层,地下3层
建筑主体高度达492米,钢结构用量6.4万吨
是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
武汉站
武汉站
位于武汉市洪山区
施工过程中创造了国内站房单跨最大的纪录
主拱最大跨度为116米,高度为50米
钢结构用量6.2万吨
是全国首个桥建合一的高铁站房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
位于白云区与花都区交界处
钢结构最大跨度76.9米,外悬挑最长22.7米
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钢结构用量2.58万吨
是中国三大门户复合枢纽机场之一
广州歌剧院
广州歌剧院
位于广州市珠江新城中心区南部
包括1800个座位的大剧场
4000平方米的前厅及休息厅
2500平方米多功能厅等
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钢结构用量1万吨
是继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之后的
全国第三大歌剧院
深圳会展中心
深圳会展中心
位于深圳市福田区
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钢结构用量3.3万吨
是深圳市第一座国际会议展览中心
成为由钢结构与玻璃穹顶及幕墙结合而成的最大单体建筑
深圳文化中心
深圳文化中心
坐落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
钢结构用量3000吨
分别由南面的图书馆和北面的音乐厅组成
南北对称,但东西面形成了鲜明对比
正面(东)是通透的玻璃立面结构
背面(西)则是厚实的黑色石墙
深圳电视塔
深圳电视塔
位于深圳市以东的小梧桐山上
建筑面积8232平方米,高度198米
钢结构用量3200吨
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高山高塔
香港环球贸易广场
香港环球贸易广场
位于香港九龙地区
共118层,高490米,钢结构用量3.2万吨
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隔维多利亚港相望
为香港地区第一高楼
澳门文化中心
澳门文化中心
位于澳门半岛大堂区
包含有澳门艺术博物馆、临时展廊、剧院观众厅、会议设施等
钢结构用量3000吨
是国际级文化艺术表演场地
澳门观光塔
澳门观光塔
位于澳门南湾新填海区D区域
总高度为338米,共56层,钢结构用量3200吨
是澳门著名的大型旅游设施
全球第十位的独立式观光塔
也是东南亚最高观光钢塔
澳门新葡京酒店
澳门新葡京酒店
位于澳门葡京马路
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钢结构用量7800吨
酒店大楼呈莲花状,裙楼呈现蛋状钻石
是继澳门观光塔后第二高的建筑
澳门威尼斯人酒店
澳门威尼斯人酒店
位于澳门路氹城填海区
占地面积约为97.55万平方米
钢结构用量6300吨
集会展、酒店及表演、购物元素于一体
为澳门最大型的酒店
来源 | 中建科工微信公众号
编辑 | 王清
编审 | 杨圣贤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