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两虾一稻”虾肥稻香

“这个虾可不简单哦!”

看着眼前莹白透亮、活蹦乱跳的虾,养殖户余辉志笑眯眯地感慨道。

能让这位有着十几年养虾经验的“老手”都忍不住赞叹的虾叫什么?又有何独特之处?

让余辉志“爱不释手”的虾叫“南太湖3号”罗氏沼虾,是近些年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除了有着漂亮的外形,罗氏沼虾的蛋白质含量还是牛奶的7倍左右,再加上得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很快成为淡水养殖界的“新宠儿”。然而,余辉志更看重的是养罗氏沼虾“不占地方”。

原来,余辉志所说的“不占地方”,指的就是嘉鱼县正在推行的“两虾一稻”综合种养模式——当年11月收完晚稻后,晒田一个月后再种上水草,到了次年1月底就可以灌水投放小龙虾苗,养到4月中旬,就可以抢先卖出小龙虾。这时候气温升高,清塘后就可以接着养罗氏沼虾,到了七八月,罗氏沼虾就能长到成人手掌般长度了。

嘉鱼是水产大县,小龙虾的养殖面积达8万亩,以往每年6月到9月小龙虾起捕后,养殖塘就闲置了。为了填补“空档期”,2023年,嘉鱼县开始试验养罗氏沼虾。“罗氏沼虾喜高温,在嘉鱼县养殖不会打乱原有的种养模式。”在渡普镇浔味嘉鱼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人员孔婷指着面前的500亩罗氏沼虾养殖塘介绍道。

“养殖户可以利用水田四周的环沟进行养殖,还可以在起捕罗氏沼虾之后再养一季田螺。”孔婷说,经过测算,“两虾一稻”模式下,每亩可以给农民增收2000元左右。

那么,这样只需“抽空养”就可以增收不少的罗氏沼虾,好养吗?

在渡普镇,养殖户刘奎上个月底刚把他试养的罗氏沼虾卖掉。“塘口价38元一斤!”刘奎对这个价格很满意,“养罗氏沼虾必须注意水塘的溶氧量要高一点,这是它和小龙虾不一样的地方。”刘奎是嘉鱼县头一批尝试养罗氏沼虾的养殖户,看到县里在推广“两虾一稻”模式,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改造了承包的水田,“会有技术员定期来塘里测水质、溶氧度,还会察看虾的生长状况,再加上我还有一些经验,基本上没出什么问题。”

前些天,刘奎种上了晚稻,看着田里绿油油的水稻,他高兴地说:“虾子的排泄物可是水稻的天然有机肥,养虾的饲料不加抗生素,养出来的虾也鲜甜,稻子长得也好。”

在嘉鱼县,像刘奎一样的罗氏沼虾养殖户还有40多户,全县养殖面积达6000亩。这些从虾塘新鲜捕捞的罗氏沼虾,除了直接供应餐饮市场外,还有一部分被送往位于嘉鱼县新街镇的湖北浔味堂有限公司进行深加工。该公司综合办主任吴边表示,公司最近新建了1.5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虾车间,配备了全自动清洗蒸煮线、油炸线、冷冻隧道等设备,形成了完整的虾产品加工链条。

“活虾从塘口直接进入车间被加工成各类虾制品,既延长了产业链,又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不仅保障了原料新鲜度,也为当地养殖户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吴边说。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农民日报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