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北宋苏轼笔下肉质鲜美的肥鱼(长吻鮠),如今在科研团队手中破解了现代养殖风味与安全困境。
华中农业大学袁军法副教授团队联合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长阳自治县水产服务中心、省水科所等多家单位,历经三年攻关,成功研发长吻鮠环保高效暂养技术,让传统“瘦身”损耗高、病害多的难题成为历史。
科研团队创新提出“减脂、增肌、促健康”目标,采用间歇性禁食辅以绿色添加剂添加的方法暂养28天,使腹部脂肪减少63.33%,体重损耗降低至8%以内,肌肉的硬度、弹性等质构指标明显改善,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增加,在促进肝肠健康的同时留住鱼味。
该技术已发表于《Food Biosciences》,核心技术“一种提升长吻鮠鱼肉品质和风味的方法、组合物及其应用”申报国家发明专利,《长吻鮠暂养提质技术规范》立项湖北省地方标准。
该技术在宜昌肖洞岩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示范应用,年产高品质肥鱼约25万公斤,年产值达1500万元,验证了技术经济性与产业价值。
“我们追求的是既提升鱼肉品质,又保障养殖效益的双赢。”团队负责人袁军法表示。这项从苏轼诗中游出的千年美味,正依托科技创新在荆楚大地焕发现代生机,为国人餐桌持续输送安全、健康、鲜美的淡水珍品。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