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来凤县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资源优势,聚焦“硒都黑猪”地方特色品种,做足标准化、绿色化和精深加工文章,激发“黑猪经济”内生动力,推动“硒都黑猪”产业在来凤落地生根。
2024年,“硒都黑猪”出栏量近2万头,产值达4400万元,省级龙头企业2家、合作社65家、家庭农场112家,初步形成了以翔凤镇、旧司镇、百福司镇为核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逐步显现。
01 高位谋划,打牢生猪产业发展基础。
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产业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部门力量,定期调度项目进展,协调解决问题。出台了《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建设方案》。开设人才绿色通道,建立产供销全链条人才支撑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和人才保障。
02 龙头带动,打造标准化生产“黑猪谷”。
引进湖北省农发集团龙头企业,建设绿色标准化集中养殖小区和“互联网+生态智能”养殖基地,后坝村万头养殖场配备精准上料、自动饮水温控、全时段预警监测系统,建成生猪全周期生长管理智能化“黑猪谷”。
目前,规划产业园内标准化养殖面积达515亩,包括2个万头规模猪场以及拟建170个500头以上养殖场。
03 延链补链,补齐精深加工和销售端。
建成年屠宰能力40万头的生产车间,日屠宰量超1000头,规模居全州第二;拥有5条腌腊制品精深加工生产线,产品涵盖腊肉、腊肠等数十种,销往10多个省份。
同时,电商销售渠道逐步拓宽,农副产品线上销售总额突破1亿元,“零号土猪”品牌进入中百仓储、盒马鲜生等平台。
04 聚焦增产增收,创新联农带农机制。
推广“1125”生态养殖模式,由市场主体联结农户,每户养殖5头硒都黑猪,统一提供仔猪、技术指导,承担部分成本,按保底价格收购,共联农带农309户示范农户,户均年净增收超8200元。
05 构建种养循环,推动绿色生态发展。
产业园区“猪-沼-茶”种养循环模式有效运行,利用藤茶尾叶、藤茎等废弃物生产饲料添加剂,增强生猪养殖免疫力;猪场粪污收集和储存后,干粪加工成有机肥、湿粪用于藤茶茶园浇灌,通过管网输送至藤茶基地消纳,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4%,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产业绿色发展。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