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正是粮食收获的关键时节。涨渡湖街道杨叉河分场的粮食烘干基地里,机器轰鸣,传送带悬空运转,金色的稻谷源源不断地送入高大的烘干设备内,数辆满载稻谷的农用三轮车在门口排起了长队,整个基地内弥漫着稻谷特有的香气。
这座于今年7月20日投产的粮食烘干基地,由武汉君信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设,占地10亩,配备4套先进的自动化烘干设备,采用先进的生物质热风炉技术,以燃烧环保的秸秆颗粒为稳定热源,通过谷物干燥机将粮食水分烘干,由悬空输送带将干粮传输至储粮车间。目前,整个烘干线满负荷运转,一批次最大处理量达140吨。
“最近收的稻子干,一天可以进行两次烘干作业。”操作员老张指着控制屏说,老张以前常年在外打工,如今回到了家乡,“每月能挣四千多,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像他这样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还有十余人。
“只需要付6毛钱一斤的加工费!比传统的晾晒省心多了。”正在排队等候稻谷烘干的李大姐算了一笔账,“以前晾晒要雇人翻晒,遇到阴雨天还会霉变,现在直接拉过来,烘干的稻子每斤能多卖两毛钱。”李大姐介绍,家里有300亩稻田,除去加工费,预计今年能多增收6万元。
截至目前,基地除服务普通农户外,已与7个街镇的种植大户、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服务范围覆盖水稻、小麦、油菜、玉米等多种作物,单批处理量即可满足约300亩作物的烘干需求。“烘干的粮食较翻晒的粮食品质显著提升,售价也水涨船高,”公司负责人周催表示,这些优质粮食通过公司渠道,可直接进入中储粮国库或销往中粮、金龙鱼等大型加工企业,打通了从“丰收”到“畅销”的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在涨渡湖街道的大力支持下,该项目从申报到投产仅用3个月,此外,街道还积极提供技术指导,并将修缮通往厂区的2公里道路,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涨渡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粮食烘干基地的建成投用,是街道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有效解决了周边农户长期以来“看天晒粮”的难题,大幅降低了粮食产后霉变风险损失,更通过提升粮食品质和溢价能力,直接促进农民增收,为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杨圣贤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