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猪粮安天下。“肉盘子”事关民生保障、社会稳定。今年以来,湖北坚持稳产能、强龙头、兴种业、抓监测、守底线,整体提升畜牧业的发展能级、发展质效、发展后劲。1至8月,畜牧生产总体稳定、略有增长,畜产品市场供给充足。
“数智化+政策”激活产业效能
9月10日12点,武汉东西湖区,湖北丰美禾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田海斌手机铃声响起。
原来是手机的生猪智能养殖平台APP发布提醒:AI摄像头敏锐捕捉到一头生猪连续3小时躺着不动,30秒内将它的健康预警信息推送到管理员手机里,提醒去现场查看。
“不用再时刻在场里盯着,轻松多了。”田海斌说,企业投资数百万元,引进国内最先进生猪智能养殖平台,配备AI巡检预警系统、智能饲喂系统、智能环控系统等装备后,一人可轻松管理3000头猪。整个场区饲养员数量从20人减至8人,每年节省饲料、人工、水电等生产成本超过百万元。
当前,畜禽价格波动频繁,成本控制能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统筹土地、水资源承载能力,建立精准饲喂、环境控制、粪污处理等全流程自动化的智慧养殖场示范场,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中新开维现代牧业有限公司在鄂州投资40亿元,建成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养猪大楼,采用智能化、集约化的管理方式,防疫效率提高了90%以上,每头生猪养殖成本下降10%,预计今年出栏生猪120万头,实现产值24亿元。
楚大鸭业在宜城投资1.4亿元,建成国内首个高楼生态养鸭项目,年可循环喂养蛋鸭40万只。项目引进推广层叠式规模化蛋鸭笼养“125”模式,实现绿色自动化养殖,鸭蛋全程不落地,大大降低了破损率,提升了蛋品洁净度。
创新产品及场景刺激消费
楚宝黑头羊烹出醇厚香气,阳新屯鸟火锅翻滚着鲜美的浓汤,煎至五分熟的夷陵牛雪花牛肉……
当前,一批鄂产畜牧新品正不断推向市场,惊艳人们的味蕾。
特色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我省畜禽种质资源丰富,既有以恩施黑猪、双莲鸡、夷陵牛等为代表的地方品种,又有以阳新屯鸟、鹌鹑等为代表的特色畜种,养殖历史悠久、品质特性突出。
近年来,我省持续贯彻落实中央种业振兴战略,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保护力度、推动共享利用,推动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确保主要畜禽品种种源自主可控。
在来凤,一头硒都黑猪变身腊肉、腊肠等数十种产品,线上线下畅销,带动省级龙头企业2家、合作社65家、家庭农场112家增收,形成了44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当地按照“1125”生态养殖模式,由市场主体联结农户,联农带农309户示范农户,户均年净增收超8200元。
在枝江,采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研发出的精准“养膘”技术,本土黄牛“夷陵牛”也能产出媲美进口的A4级“雪花牛肉”,每头牛的价值从1万多元暴涨到7万多元。除了鲜肉制品,该市还向深加工领域突破,推出了牛肉干、牛肉包、牛肉饺子,牛肉火锅等10多种产品。去年,肉牛年出栏量达1.5万头,综合产值超10亿元。
当阳双莲鸡、大别山黑山羊、楚乡黑猪……一个个看似小众的产业,在产品创新与链条延伸中接连找到新蓝海,不仅提高畜牧产业韧性,也让市民的餐桌更加丰富多样。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日报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杨圣贤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