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聚力“六抓” 助推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荆门市聚焦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省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黄鳝)产业链工作要求,主动融入“潜江龙虾”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多措并举推进“一只虾”工程,放养面积达105.2万亩,产量16.1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13.4亿元,取得显著成效。

1、抓机制强统筹,凝聚工作合力

将“一只虾”工程持续纳入全市农业产业化“六个一”工程(一袋米、一壶油、一只虾等)重点打造,每年财政资金3000万元支持“六个一”工程发展。成立了市“一只虾”工程推进专班,明确包联市领导、牵头单位、链主县及企业、专家团队和成员单位,各司其责,聚力推进“一只虾”工程。制定了年度工作要点,建立重点项目、月度工作、工作责任“三清单”,实行重点工作月调度、季督办机制,确保责任压实、任务落地。

2、抓基地强基础,提升供给能力

建成了沙洋鑫龙湾水产养殖合作社千亩育繁推一体化基地,构建了“1个选育中心+10个规模化繁育推广基地”的苗种产业体系,显著提升了优质种苗供给能力,全市小龙虾苗种繁育量达39.3亿尾。整合省、市项目资金,改扩建钟祥便丰民家合作社、沙洋天润土地股份合作社等2个千亩标准化基地,沙洋县培昌稻虾养殖合作社、顺成家庭农场及先柏家庭农场等3个百亩标准化基地,基地标准化建设水平显著提高。

3、抓加工强链条,推动提质增效

全市培育了湖北楚玉食品、荆门亿杰食品等6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荆门亿杰食品、湖北豆邦食品、沙洋洪朋水产等3个重点加工项目建成投产。湖北仁尚仁食品有限公司建成千吨级液氮小龙虾食材供应链,湖北豆邦食品有限公司依托武汉轻工大学专家工作站开发了麻辣即食虾尾等3个新产品,产品质效显著提升。今年以来,全市收储加工小龙虾5.2万吨,小龙虾相关加工产值17.9亿元,增长7%。

4、抓品牌强融合,拓展产业价值

深度融入“潜江龙虾”省域公用品牌,制定了《荆门市“潜江龙虾+漳河清水龙虾”品牌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成功承办2025年湖北(潜江)小龙虾产业博览会沙洋分会场活动,举办了特色农产品展、虾王争霸赛、千人龙虾宴等活动,同时提升了荆门“三白虾”品牌影响力。力推“强记” “楚玉”“亿杰”等企业品牌,“芥末小龙虾”“清蒸小龙虾”等产品品牌。结合油菜花节、田园综合体举办垂钓比赛等,加速农文旅融合。

5、抓科技强赋能,促进增产增收

构建“企业+高校+市渔业科技服务团队”科技赋能体系。联合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团队开展小龙虾新品系F6代中试试验,生长速度提升15%以上。依托全市30家“一只虾”工程养殖技术示范基地开展无沟化虾稻轮作、苗种规模化繁育等6项新技术示范推广,开展“四季有虾” “虾-罗氏沼虾-稻”等新模式试验示范。开展技术培训11期510人次,动员全市水产技术人员赴一线开展技术指导,克服干旱影响,小龙虾亩产达151.7kg,加上今年小龙虾综合价格好于去年,养殖户较去年增收20%以上。

6、抓项目强支撑,夯实发展后劲

建立了“一只虾”工程项目库,谋划项目16个,成功争取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水产品加工项目和省特色淡水产品(小龙虾)产业链“四季有虾”项目2个,实施“一只虾”工程项目8个,目前已完成沙洋县天润合作社小龙虾高标准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湖北豆邦休闲食品有限公司即食休闲虾尾改扩建项目等11个项目。强化项目调度管理,加强项目验收与绩效评价,实施项目闭环管理,推动小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李金霞

编审 | 杨圣贤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