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陈贵种田大户成了养大虾专家

打捞水草、投喂饲料、收地笼……4月13日,大冶市景盛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位于陈贵镇堰畈桥村的千亩稻虾示范基地里,虾农们忙得不亦乐乎。

“气温升高,小龙虾胃口大开,吃得多、长得快,基地每天能捕捞600至1000斤成品虾,七钱以上的占比六成多。”公司负责人乔昌锦高兴地说,这段时间,七钱以上的大虾批发价每斤35元以上。“照这个行情,一亩田仅小龙虾就能收入8000元左右。”

乔昌锦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2018年开始发展稻虾综合种养,目前种养面积1800亩。去年,他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联合开展“虾-稻综合种养关键技术与高效利用模式示范”。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等专家团队,在“双水双绿”技术上提供支持。

“专家精心指导,我也成了半个专家。养殖大虾,控制虾苗密度、科学投喂饲料和保持水质营养均衡很重要。”乔昌锦笑道,虾苗繁育和成品虾养殖要分开,中晚稻收割后,将田里的水放干,清掉小鱼、小虾、田螺等,撒生石灰消毒,晒到春节后再放水放虾苗,一亩田放50斤左右的虾苗,按小龙虾不同阶段的进食量精准投喂饲料,适时在饲料里添加大黄、维生素C等,提高小龙虾的免疫力。水肥了容易导致小龙虾缺氧,水太“瘦”容易导致田里长青苔,怎么办?“四五月份,每7至10天换一次水,六七八月份,每3天换一次水,适时用EM菌、芽孢杆菌调节水质,阴天适当给水增氧。”

“去年全镇示范养殖大虾2000亩左右,大虾比例达67%,稻谷亩产量500至650公斤,虾、稻两丰收。”陈贵镇水产服务中心主任周红胜介绍,在乔昌锦带动下,全镇40余户稻虾综合种养户纷纷跟进,今年全镇大虾养殖面积达到1万亩。

文章来源:农村新报记者方桐 通讯员陈向东

责任编辑:邵一玲

转载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