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政府工作报告这样提农机!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着力抓好“三农”工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挖掘油料扩产潜力。推动棉糖胶等稳产提质。扶持畜牧业、渔业稳定发展,支持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全方位开发食物资源。严守耕地红线,严格占补平衡管理。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现代化灌区建设,推进退化耕地治理。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启动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各地区都要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共同把饭碗端得更牢。

编后:细品政府工作报告对农机的提法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记者查询后注意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农机的提法是“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农机的提法是“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农机的提法是“提高农机装备水平”。从“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到“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再到“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和“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政府工作报告对农机工作的提法耐人寻味,值得农机行业反复思考和学习。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超过 75%,农机装备补短板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批标志性整机装备脱颖而出:气力式电驱高速精量播种机、580马力青饲料收获机、大方捆打捆机、工业番茄收获机等开始小批量生产,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限制;多款6—15度丘陵山地拖拉机、山地玉米播种机等丘陵农机成功部署一线;国产雏鸡断喙机器人、设施巡检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开始应用于规模化养殖场,极大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

尽管如此,国产农机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仍待加强,主要集中于“一大一小一高质”。一大,即高端智能大马力农机装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一小,即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尚没有取得完全突破,特色农业生产所需农机装备还有欠缺;一高质,即农机装备可靠性仍有待提高,高效率、低排放、低损失、精准作业农机是未来发展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国产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等研发应用”,政府工作报告此次再提“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这为今后我国农机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就是:必须更加注重农机装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先进性不难理解,比如高性能播种机、动力换挡拖拉机、大喂入量联合收割机等都属于先进农机装备。适应性主要侧重于因地制宜。我国农业生产分布区域广、地域条件复杂多样、生产要求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种作物在不同区域对机具的要求差异性也很大,因此迫切需要不同的农机具因地制宜满足实际生产需求。问题如何破解?专家建议,针对我国农机适地化和适产业化的发展,应主要解决农机农艺结合不够紧密、部分农机装备供给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要下大力破解丘陵山区“无机可用”“无好机用”的难题。同时,应逐步建立起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扶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农机装备关键核心零部件研发体系,吸引多种资本投向基础零部件行业,提高企业研发高性能产品的积极性。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中国农机化导报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