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郧阳区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是丹江口水库“坝上第一区”、南水北调“大水井”。近年来,该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政府主抓、市场主导、企业主责等举措,推动构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格局。
政府主抓,政策引导
制定政策,有序推进
落实《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制定《郧阳区畜禽养殖区域划分实施方案》,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建立并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准入制度,加大管控力度。近年来,全区畜禽养殖总量始终维持在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水平。2024年:
全区生猪饲养量88.05万头,规模猪场185家。
肉牛总饲养量5.25万头,规模场100家。
羊饲养量21.52万只,规模场91家。
家禽总饲养量642.74万羽,蛋鸡规模养殖场234家,肉鸡规模养殖场11家。
先后出台《郧阳区水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实施方案》《郧阳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案》等系列文件,将畜禽污染防治及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纳入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重要内容和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加大支持,转型升级
近年来,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绿色循环种养等项目资金1.3亿元,统筹整合地方配套资金近亿元;出台支持土壤改良意见,对改良提升土壤的耕地和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进行补贴,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参与污染治理和有机肥推广,共同建设环水有机农业示范区。
在整县推进项目中,制定了“源头控水、雨污分流、干湿分离、厌氧发酵、污水存储、就地消纳、定期转运、构建谅解”八条标准,“一场一策”治理,达标后按投入的40%给予奖补。升级改造各类养殖场(户)1200多家,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水平提升,实现了畜禽粪污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成功创建4家部级、16家省级、50余家市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
科技引领,典型示范
结合山大地少的实际,总结提炼出 “猪-沼-果”循环利用、生物发酵场床一体零排放、“固液分离+三级沉淀”还田利用等典型经验。分类确定养殖场粪污治理主推技术模式。猪场以十堰成大牧业为代表,示范推广舍外发酵床模式,利用废弃香菇菌棒制作发酵床,加生物菌发酵处理后还田利用。合计改造规模猪场35家,建床近2万㎡。蛋鸡以南化宇星养殖场为代表,主推“124”模式,通过全自动机械化传送带干清粪,鸡粪烘干后打包出售。共计引进鸡舍改造升级设备170余台套,鸡粪烘干设备10余套。牛场以湖北富军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示范样板,主推“场床一体化”模式。全区改造牛场26家,建发酵床近2万㎡。
市场主导,龙头带动
发挥龙头作用
引进北京嘉博文公司成立十堰市绿道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沃优、宏阳等龙头企业共同组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联盟,形成以龙头企业为主、种养合作社及大户为辅的市场化综合治理模式。全区建设各类沼气工程3万余个,年处理畜禽粪污60万吨;建成有机肥厂4家,年处理粪肥30万吨,年减施用化肥1300吨。湖北沃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南化塘镇、刘洞镇等养殖大镇的300余养殖户签订回收合同,在养殖相对集中区新建5个堆肥发酵处理场,就近回收处理,保证了回收时效性和回收率,覆盖区域内350万只鸡、5万头(只)猪牛羊的粪污回收处理,年处理畜禽粪污15万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10.8万亩。
稳定市场运营
积极培育和引导第三方专业机构,按照“有偿清运、付费还田、成本自负、长期运营”原则,建立市场化沼液粪肥“收运还田”运营机制。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主体,在所辖的20个乡镇引导组建了20个沼液粪肥收运喷施合作社。筹资采购了20辆吸污车,由各社负责保管、运营维护和使用。合作社根据距离和喷施要求不同定价收费,粪污收集费用10—15元/方,由养殖户支付;液态肥喷施费用为150元/车,每车约5方,由种植户支付。一方面,合作社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保证正常运转;另一方面,委托处理付费促使各养殖场(户)自觉减少用水,实现污染物源头减量。
企业主责,强化监管
压实主体责任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针对养殖场(户)实际情况提出差异化的畜禽粪污处理和利用技术要求,督促指导其科学配套建设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全区90%以上的畜禽养殖场(户)完成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设施装备配套建设,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大型养殖场达到100%。95%以上的规模养殖场通过生态环境部门、农业部门的联合验收。
强化监督责任
依托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常态化开展畜禽粪污处理利用情况巡查巡检,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可追溯体系。2024年,对851家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及运行情况进行了“大排查”,发现问题45个,移交环保污染线索7条,责令限期整改45个,目前已全部整改治理到位;对578家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利用情况进行了跟踪监测,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超过全省平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
着力齐抓共管
多途径、多渠道宣传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的必要性、畜禽污染防治监督执法案例等,推动养殖场(户)增强守法经营意识,自觉开展养殖污染防治,养成粪肥还田习惯。因势利导,给予适当奖励,发动群众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主动当起畜禽污染防治监督员,监督养殖场产生的粪污集中处理。
全区目前基本实现清洁养殖、清洁种植、清洁农村的“环水三清”,空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占比90%以上,境内汉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质始终保持在Ⅱ类标准以上,环境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下一步,郧阳将牢记“一江清水永续北送”的光荣使命,进一步健全畜禽粪污收集、转运和利用长效管护机制,将环境影响降至最低,推进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