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手机APP远程申报检疫、
AI算法实时预警违规调运、
电子耳标全程追溯肉品来源……
省农业发展中心积极推进动物检疫信息化建设,以“标准化筑基、智能化赋能、规范化固本、专业化强基”为核心,在当阳市试点构建覆盖养殖、检疫、运输、屠宰全链条的智慧监管体系,形成了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北动物检疫监管“当阳模式”。
标准化筑基:网格化服务提质效
当阳市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按照“服务半径覆盖、资源集约高效”原则,构建覆盖全域的标准化检疫服务网络。在城区、半月镇、王店镇等畜禽养殖密集区建成5个标准化检疫申报点,派驻23名官方兽医,统一配置快检设备、智能查询终端和视频监控设备,形成“就近申报、快速响应”的15分钟检疫服务圈。各申报点实现检疫申报、现场查验、电子出证全程标准化运作。2024年,累计办理产地检疫2.8万批次,服务满意度达99%。
智慧化赋能:数字引擎驱动监管升级
走进当阳市的生猪屠宰厂,运输车辆凭电子检疫证“扫码”入场,AI测温系统自动筛查生猪体温异常个体,同步检疫画面实时回传至监管平台。这套由“1个市级指挥中心+78路监控+7套AI抓拍系统”构成的智能监管网络,已覆盖全市养殖、运输、屠宰全环节。
养殖户通过“楚天畜牧兽医”APP申报检疫,官方兽医可在线调取养殖档案、免疫记录,办证时效提升70%。当阳市畜牧兽医中心在5个高速道口和国道入境道口布设AI算法系统,开展入市畜禽运输车辆号牌、畜禽品种自动识别,对违法调运畜禽、未持有检疫证明的车辆预警提示。截至目前,自动识别违规调运车辆11车次,推送预警信息76条,移交违法线索2条,跨省违规调运比例大幅下降。
规范化固本:制度科技双线控风险
“系统强制关联耳标数据,缺失免疫信息就无法出证!”半月镇检疫申报点的一名官方兽医在演示智慧平台时强调。当阳创新建立“免疫-检疫-运输”数据交叉验证机制,将养殖档案录入、耳标发放作为检疫前置条件,2024年拦截问题申报100多次。同时推行“人脸识别”登录认证、操作超时自动锁屏等技术管控,从源头杜绝违规出证潜在风险。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环节,通过视频监控、派驻监督、处理数据比对“三重监督”,病死猪均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无差错。
专业化强基:技能培训提升硬实力
当阳市将基层兽医队伍建设作为“四化”协同落地的核心保障,依托省级官方兽医培训基地,创新“理论授课+车间实操”的数字化培训模式,组织检疫技能“人人讲、人人评”活动,年均培训超120人次。连续两年承办“湖北工匠杯”动物检疫技能竞赛,培育省级检疫标兵8名,2人获全国技能大赛奖项。更创新开发官方兽医绩效评价系统,将出证时效、出证规范率、群众评分等多项指标量化考核,官方兽医队伍履职效率提升40%。
当阳市试点以“四化”协同的监管模式,破解了监管力量薄弱、数据共享滞后、责任追溯难度大等难点问题,为我省构建智慧检疫监管体系提供了实践路径、复制模板。未来,湖北将继续深化数字赋能,推动“一地创新”转化为“全域共享”,为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湖北智慧。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