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牧原股份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收入1379.47亿元,同比增长24.43%,创上市以来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178.8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为上市以来次新高,仅低于2020年。
牧原股份在年报中表示,2024年生猪均价同比上升,且处于行业成本线以上,生猪养殖行业扭亏为盈。公司持续做好生猪的健康管理与生产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养殖成绩。在公司生产成绩改善及饲料价格下降的共同作用下,2024年底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3元/千克左右,全年生猪养殖完全成本14元/千克左右。
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长期以来以散养为主要模式,行业集中度相对较低。近年来,生猪价格震荡运行,养殖企业持续承压,中小养殖户陆续退出,头部企业市占率进一步提升。据农业农村部预计,2024年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比)超过70%,同比提高约2个百分点。
面对行业变革,头部养殖企业抓住机遇,持续提升养殖技术,注重生产效率的提升,通过数字化、精准育种等方式聚焦降本增效应对猪价波动风险,带动全行业成本中枢下移。此外,饲料原材料降价也影响了养殖成本,2024年玉米、豆粕等原料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如玉米期货价格2024年下跌14.17%,豆粕期货价格2024年下跌18.85%。
多家猪企透露了最新降本情况,牧原股份接受调研时表示,公司2025年1月的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在13.1元/千克左右,希望2025年可以阶段性达到12元/千克的成本目标。
多家机构研报认为,产能去化预期升温,后续猪价有望实现反弹。太平洋证券认为,育肥环节盈利水平持续下降,扩繁环节盈利较厚,主动去产能动力累积,预计进入二季度后,产能或结束自去年4月份以来的上升趋势逐渐回落,猪价下半年有望回暖。
长江证券研报认为,由于生猪养殖板块投资的学习效应,行业投资节点已经前置至产能去化阶段。当下,板块持仓与估值均处于历史底部位置,伴随后续猪价下跌,产能去化逻辑不断强化,建议重视本轮产能去化投资机会。
受益于猪价回升及成本下降,生猪养殖行业2024年扭亏为盈。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出栏生猪头均盈利214元,比2023年提高了290元。
2月,15家上市猪企(不含牧原股份)商品猪出栏量601.18万头,环比下降14.13%,市场需求恢复缓慢。其中,温氏股份商品猪出栏259.83万头,环比下降9.62%;新希望商品猪出栏114.01万头,环比降幅达23.93%。尽管1-2月头部企业累计出栏量同比仍保持增长(如牧原股份商品猪出栏1146.1万头,同比增长10.51%),但市场供应宽松叠加消费淡季影响,商品猪销售均价环比下降5.08%至14.73元/公斤。
值得注意的是,商品猪出栏体重环比增长2.73%至123.11kg,表明养殖端为应对价格下行压力,主动延长育肥周期以减缓出栏节奏。然而,市场供应压力仍未完全释放,短期内生猪价格或继续承压。
与商品猪市场形成对比的是,仔猪销售迎来季节性补栏高峰。2月,11家上市猪企(不含牧原股份)仔猪销量65.67万头,环比基本持平。而牧原股份1-2月仔猪销量达219.2万头,同比激增17倍,成为行业结构性调整的典型。
春节后至4月为传统仔猪补栏旺季,养殖户为下半年生猪出栏提前布局,推动仔猪需求升温。头部企业凭借规模化养殖的成本优势,加速向市场供应仔猪。例如,牧原股份通过优化产能结构,将仔猪销售占比提升至16%,进一步巩固市场份额。行业分析认为,优质产能企业通过“仔猪+商品猪”组合策略,可在价格波动中维持盈利韧性。
(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公众号)
来源 | 证券时报
编辑 | 万禹龙
编审 | 何聆溪 焦子焰
监制 | 田国英 刘迎春
声明 | 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