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先波:海缆智能探测巡检水下机器人

一、专家简介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级青年拔尖人才。曾获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优博论文指导教师、省级科技奖二等奖、中国航海学会青年科技表彰人选、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杰出会员。担任英国皇家造船工程师学会RINA会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itime Engineering副编辑、Applied Ocean Research编委。近年来主持了科技部国际合作交流项目、十三五科技委项目、十二五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中船集团研究所委托项目等30余项,发表论文150余篇。曾任欧盟Marie Curie ESR Fellow、Erasmus Mundus Visiting Scholar,分别在法国国家科学院机器人研究所及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工作。现为海洋工程装备检测试验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中国海洋学会深海技术分会理事、国际IFAC Marine Systems技术委员会委员。

二、项目简介

海缆是国际互联网、海上风电场、水下信息网络等海洋重大基建的关键基础,是巩固海防、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支撑。海缆常因地震、锚泊、渔猎等因素损伤断裂。目前海缆故障运维由潜水员或遥控水下机器人完成,存在效率低、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我国仅民用海缆故障的年平均运维费用高达13-34亿元,每次海缆故障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和国防隐患。然而,受限于海缆直径细、海底沉积复杂等多约束,常规声学、光学等探测手段难以连续准确探明海缆路由埋深,面临着看不清、测不准、探不快等技术痛点。

项目研制的海缆智能探测巡检水下机器人装备为长艏翼和十字舵联合驱动构型、具备低电磁辐射的特征。机器人搭载了高灵敏度水下电磁探测系统和高精度海缆定位算法,具备海缆跟踪巡检和快速故障定位的能力。通过探查海缆故障点和潜在故障源,评估海缆运行风险,为海缆运维提供参考依据,进而大幅提高海缆运维经济型、降低海缆故障率和维护成本。

相关成果已形成10余项专利、10多篇高水平论文等核心知识产权,关键核心技术获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评审团特别嘉许金奖,受到了国际发明者协会联合会主席ALIREZA RASTEGAR等专家的积极评价,成为引领埋藏海缆探测前沿技术的重要风向标。

三、项目需求

1、合作开发。


来源 | 湖北省人才事业发展中心

编辑 | 曹欢

编审 | 刘友智 何聆溪 纪晶

监制 | 田国英